欢迎访问中共西安市高陵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发布日期:19-06-13 00:00   来源:   字体:    浏览次数: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曾引用“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借此鼓励、倡导广大干部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此语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意思是说,只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变得聪睿;只有善于反省自己,才能变得明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称为强者。

人生难免犯错误。所谓“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最怕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拒绝别人的批评。

晚清名臣曾国藩身上就有一种自省精神。曾国藩天资并不算高,他能够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关键之一就是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人。他的书斋名为“求阙”,一生勤求己过,最喜欢听别人的批评。越是位高权重,他越是主动听取逆耳之言,以克除自己身上的“意气”“客气”和“矜气”。他曾说:“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自得者,与之相处,砭吾之短。”他有意识地在身边安排几个耿直高洁之人,时时给自己指出缺点。在给朋友的信中,也经常请求他们“常惠箴言,并赐危论”。这种做法正是“反听之谓聪”的最佳注脚。

同时,曾国藩也非常注意自我反省。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爱出风头,喜于交往。有一次,曾国藩的朋友窦兰泉来找他切磋学问,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曾国藩认识到自己“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为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他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来反省自己,一直坚持不懈长达三十余年,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我们可以在他的日记中看到对自己各种缺点的记载,比如本来今天要读书,结果跟着朋友聚餐游玩去了,回来就在日记里写上“太爱出门”“应酬稍繁”。朋友想听听他对自己诗作的意见,他没有实话实说,而是击节赞赏,事后深深懊悔,在日记中省悟“不忠不信,何以为友?”可见,曾国藩对于自省的重视。通过自省自律,他的人格修养和事业都实现了巨大成功。他说:“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天资、他人的帮助、运气这些都靠不住,只有不断改过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站立发展的根本。这正与“内视之谓明”的意思异曲同工。

曾国藩还一直推崇强这个品质,他说“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但是,强也分多种。一种是自强,也就是能战胜自己。另一种是刚愎,那是虚张声势的逞强,处处争强好胜,凡事都要占尖,“以客气胜人”,这或许可以满足一时意气,却终成大患。因此,只有自强才是真正的强。同时,他还非常注意辨明“强”与“明”这两个字的关系。他认为,明是一切的基础,“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因此“强”由“明”出,只有明强才是站得住的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有此二字,才能成事。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就提到过曾国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与习近平同在梁家河插队的雷平生说:“他曾几次与我说过他很喜欢曾国藩的一段话:‘愈是军情棘手,众议纷纭,愈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在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反求诸己”“自强不息”等修身思想。自省是一剂良药,孔子“见不贤而内自省”,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范仲淹时常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不忘自律自省,终成先忧后乐的胸襟情怀。王阳明靠着“学须反己”的态度,进入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史记》中这句话正是为了告诉大家,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张宏杰)